量表作為一種調查工具于20世紀初出現于世。1905年法國公布的比奈—西蒙智力測量可以算是第一個科學量表測量工具。標準化的量表可以透過恰當的取樣施測與分析,對特定人群的態度、傾向以及行為等特征進行方便、快速和科學的估計與比較。正是由于這樣的功能,量表作為一種主要測量方法,在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政治學、衛生學、管理學等諸多社會和行為學科領域有廣泛應用。隨著概念與理論的不斷推陳出新,新的量表也層出不窮。為了保證恰當使用,量表的整理匯集也成為相關學科發展與推廣的必須。第六版的《研究設計與社會測量手冊》(Handbook of Research Design and Social Measurement)就列出了9種不同領域的量表與測試匯編,其中包括Robinson等編輯-的《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Measurement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Attitudes)。該書編輯于1990年。在1997年由楊中芳等翻-譯成中文,由臺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該書系統收集、整理與描述了11個大類154個量表。這一匯編的出版對于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學生,以及其他相關應用人士的確是一大福音。案頭有這樣一本匯編就能夠很方便地搜索到自己感興趣的社會心理學概念的測量方法和相關文獻,快速找到可用的工具。
問卷調查法也是人力資源管理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應用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但是這些領域對相關量表的整理匯編工作,卻較社會心理學等學科為弱。我們能夠找到比較早的匯編是美國愛荷華大學的James Price在1972、1986和1997年出版了三版的《組織測量手冊》(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Measurement)。1997年版的手冊中介紹了28組概念60多種測量方式。這一匯編發表在非管理學主流的期刊《國際人力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上,偏向報告組織社會學的概念和工具,所報告的量表數也偏少,這些原因都限制了這個匯編的影響力。2003年由美國瑞金大學Fields教授撰寫的量表匯編《工作測量——組織研究與診斷經驗證量表使用導引》(Taking the Measure of Work: A Guide to Validated Scales for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and Diagnosis)出版,算是第一個比較全面系統地整理與組織和工作有關的量表的匯編。書中對在1990—1999年期間15個主流管理期刊中使用過的、十大類134個量表做了詳細介紹。這一著作在2004年由陽志平等翻-譯成中文,由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中文書名是《工作評價——組織診斷與研究實用量表》。順便一提的是,2003年我到中科院心理所時勘 教授研究組交流,介紹了這本英文著作。在半年之內時 老師就組織人員完成了翻-譯出版,其效率之高令人欽佩。
盡管有以上的匯編問世,但是已有著作也有很突出的局限性。其一是現在的研究日新月異,從Fields著作對量表整理的截止日期(1999年)到現在已有15年了。這期間又有相當多的量表公之于眾。這些量表亟待整理。其二是組織和人事研究領域在這15年中也有諸多方向性的改變。過去的研究對于工作態度和工作特征等研究較多,相關量表也發表不少。但是最近一二十年針對這些主題的研究就明顯減少,而關于創新、主動性、消極行為等的研究卻顯著增加。已有的量表匯編已經不能反映管理研究當前的趨勢了。另外,已有匯編也由于著者的偏向和取舍,匯集的量表量偏少。這些都限制了其應用。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苗青 博士和他的同事正是很有慧眼地觀察到了現有文獻中的局限,富有勇氣地對龐雜的文獻進行仔細梳理、整理出200多個英文量表,再完成翻譯工作。面對厚厚的樣稿,不禁贊嘆作者的用心。苗青 博士的這部著作具有以下特色:
(1)量表的篩選系統全面。正如本書量表收集過程與使用說明中所列出的,作者們搜索了10種主要國際管理學雜志近20年的所有文章,從中找到上千個用過的量表,然后再從中依據明確標準篩選出242個量表。這一篩選工作相較已有的量表匯集更加系統化和全面化。需要特別提到的是,雖然本書所依據的雜志比Fields教授所依據的15種雜志要少,但本書篩選所依據的雜志更反映了當前管理學研究所普遍認可的主流雜志的名單。
(2)量表的分類獨具匠心。本書仔細選擇20個主題詞來對200多個量表進行分類,這些主題詞代表了量表所測量概念的主題和方向,比較好地反映了管理學研究這20年的一些發展趨勢。Price和Fields的量表集則基本上是按概念分類,相對而言要更狹窄-。管理學是多種基礎學科的交叉匯集,體系性相對較弱,如果僅按概念來對量表進行分類可能會失于瑣碎,讓人只見樹木,不見é-林。
(3)量表的翻-譯認真規范。由于所有量表都是英文,需要提供中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的翻-譯,的確很難。本書每一個問卷由一位作者主持翻譯,再有幾輪的交叉檢閱,然后由一位英文專業工作者進行總體校核。程序上是比較嚴格的。當然由于量表涉及的題材很廣,翻譯很難非常準確地反映原題意思可能有的細致之處。相信在未來再版中可以不斷改善。限于篇幅、版權等原-因,本書沒有直接列出英文原題,不過讀者可以透過書中的參考文獻找到原來問卷的出處。
(4)量表的信息學術性強。相較其他同類書籍對各種概念和方法的詳細說明,本書的說明部分比較簡約。但是書中每一個量表都提供了概念、定義、維度、相關信息和出處等,這些卻是對學術研究最有價值的信息。可以看出這本書是以研究者為讀者目標群來量身定制的。
本書的出發點是透過對國際英文主流雜志近期發表的量表進行整理翻譯,拉近中國管理學研究和國際水平的距離。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版對實現這一目標會有相當的助益。希望本書的出版也能夠促進對原-生或本土化工具量表的整理工作。文化和社會經濟狀況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對管理學研究的主題、概念、量表語言等的不同需求。原-生或本土化工具量表相比單純的翻譯工具,能更好地反映地域性和時代性,這些量表是亟待整理的。另外,網絡化的量表整理期望更能夠得到及時更新。國際管理協-會(Academy of Management)方法分會的網站提供了量表整理的集成(Measure Chest),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的網站也提供了一個量表集成(Measurement Chest)。如果像本書這樣的更為系統的量表整理著作和上述集眾網站能夠有效互動,相信可以更好地推動量表工具的規范、整理、推廣和使用。(宋照禮)
作者介紹:
宋照禮,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人力資源與工業關系博士,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組織與管理系教授,亞太EMBA中文課程學術主任。在頂尖學術刊物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Leadership Quarterly上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